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 >>重要文件>>正文
重要文件

长春师范大学2020年 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04月07日 20:48 管理员 点击:[]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教育工作年度工作部署,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教育“质量革命”,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坚持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员干部带头,把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举全校之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全校干部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推动全校党员干部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科学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认真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新思想系列学习和专题研讨,加强指导和督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宣传部、组织部、党校)

  3.筹备召开第二次党代会。以精心筹备召开中共长春师范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全面系统地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发展成就和办学经验,全面梳理学校办学治校的优势和差距,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机遇,科学厘定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做好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和质量监控。(学校办公室、组织部)

  4.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基层党组织“双创”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学术与党建“双培养”工作机制,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全覆盖。(学校办公室、组织部)

  5.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做好“十三五”规划、三个专项规划、六个行动计划的收官总结;研判高等教育的形势,按照应用研究型大学定位,对照指标体系,科学论证学校发展方向和各项事业发展目标,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结果在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向功能;修订《长春师范大学章程》,启动制度建设年活动,完善制度的制定、宣传、督查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依法处理好学校政府采购、房屋租赁等合同纠纷,妥善处理有关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发展规划处、学校办公室、监察处、政策法规处)

  6.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完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扶贫领域、新校区建设的监督,坚决惩治侵害师生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微腐败”。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继续开展校内巡察,持续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发挥执纪审查震慑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做好廉洁教育、警示教育。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纪委、监察处)

  7.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制度,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抓好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学院班子成员;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分级分类对干部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加强教育培训;(组织部、党校)坚持党管人才,做好各类人才的推荐、服务工作;适时选派高层次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人才服务学校的能力水平。(组织部、人事处)

  8.系统推进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制定《长春师范大学2020-2024年文化建设规划》,通过“一院一品、院校联动、全员协同、项目化实施”的运作方式,系统推进“引航计划、强师计划、涵育计划、怡美计划、善治计划”,关照文化建设多维向度,体现长师文化特质,凝练长师精神,努力建设师生员工钟爱的精神家园。(宣传部)

  9.巩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新闻宣传策划,聚焦学校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围绕学校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和师生典型事迹,讲好长师故事,提升外宣质量;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强化网络宣传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有效防范、安全可靠的网络矩阵;完善舆情处置工作机制,建设舆情监控系统,提高突发事件、热点问题舆情研判处置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和自检自查报告制度,严格意识形态工作内审内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宣传部)

  10.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载体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党外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等能力,努力凝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人心与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做出更大的贡献。(统战部)

   11.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继续加强“五维一体”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持续推进产业、科技、文化、教育、党建等方面的扶贫工作。继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利用废弃秸秆、垃圾制作生态菌肥推广和试用,尝试探索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进一步推广小冰麦+X种植模式的覆盖面,继续开展“文启三堂会”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因人因户”寻找脱贫新路,确保“一对一”帮扶落到实处。(扶贫工作办公室)

  12.做好工会、共青团、校友和离退休工作。强化民主管理,召开第七届第九次教职工“双代会”;组织在职教职工健康体检,做好在职职工住院保险理赔和困难职工的慰问帮扶;弘扬传统文化,为教职工发放节日福利;组织教职工暑期疗休养、书画摄影展、球类棋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工会)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筹备召开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持续推进“青风四雅”文明修身行动,打造“固本励能”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以“第二课堂”和“荣誉体系”建设为依托,全面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发挥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拓展原创校史舞台剧《原点》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感召长师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吉林省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培育研究基地”,强化理论研究。(团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党建+服务+管理”的离退休信息化工作,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离退休工作处)大力推进各省校友会建设,筹备校友咨询建设委员会,做好校友毕业值年回访和“精彩长师人”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母校意识,促进校友与母校的合作互动。(校友工作办公室)

三、逐步构建大思政格局

  13.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校建设和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师思政)建设,统筹“十大育人体系”对标对表,把建设任务落实落地;加强对省级和校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的指导和督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三全育人”全覆盖行动,逐步形成“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宣传部)

  1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及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打造“承典铸魂”文化活动品牌,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典型引领;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关爱计划和帮扶计划;提升“易班”新应用建设水平,打造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成立学生心理社团,与心理医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探索学生应急资助机制,深入开展公益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公寓和文化校园示范区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工作项目化运行。(学生工作部)

  15.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强与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教育集团、大型企业的合作,稳步推进就业工作项目,完善区域性就业市场布局,形成具有长师特色的就业市场体系;夯实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构建“实习+就业”联动机制操作模型;建立全体系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开展就业创业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档案,开展学生个人生涯发展报告满意度调研,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指导及套餐化指导,实现连贯式全程精准化指导,全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工作指导处)

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6.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健全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大对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投入,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遴选一批建设基础好的专业重点发展。全年立项建设校级品牌专业15~20个、优势专业20~25个;新增立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新建省级一流专业3~4个;1~2个教师教育专业通过国家二级认证。(教务处)

  17.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主要课程大纲编写;出版高质量教师教育特色教材2~3部;大力支持各学院、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力争做到“一院一特色”;继续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探索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开展校级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特色专业、特色项目评选;新增1~2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务处)

  18.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落实教育部“高教40条、高教22条”文件精神,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质量文化;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探索建立“教学运行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的校院二级管理。(教务处)

  19.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完成校级优质课程认定及未来建设规划,积极培育五大类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完成15门新增在线课程的上线运行部署及未来建设规划,新增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完成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工作,新增吉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项。完成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认证工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搭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与思政研究互助平台,有效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新增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整合智慧教室资源,形成教学资源支撑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建立教师教学竞赛备案制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大学-地方政府(行业)-中小学(企业)”联动的基地建设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遴选校级创新创业名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坚持学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各学院、各专业开展品牌竞赛;继续组织红烛师魂师范生技能系列竞赛;遴选校级实践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和示范项目;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50个、省级100~130个;新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5~8个。(教务处)

   21.推进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着力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水平,使6个最早建设的学术学位授权点满足或基本满足“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力争建设新增2~3个吉林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实施“跨学科合作支持计划”,在文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领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生院)

  22.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保证招生安全;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课程创新改革,发挥“三三三制”研究生培养优势,打造研究生双语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扶植研究生科研创新,鼓励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加强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实行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生院)

   23.做好图书、档案、学报和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特色空间,积极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和实践技能比赛,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现场宣传讲解、专题专场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持续推进“乐群校区流动图书馆”的党员志愿服务。(图书馆)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综合档案、学生档案、人事档案等各类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档案馆)打造特色栏目,推出新栏目,逐步提高办刊质量,服务科研教学工作,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报)创新发展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学历继续教育省外布点;完善学历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实施运行“学分银行”;做好“国、省培”项目,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项目,创新巩固老年大学工作。(继续教育学院)

五、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

   24.扎实做好教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以国家级项目为重点,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级项目立项10项;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结项率和完成质量。(科研处)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水平的优秀教学成果,拟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15项,为冲击下一届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夯实基础。加强我校5个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搭建高水平教育研究团队,激发教育研究活力,强化教研服务教学功能。(高等教育研究所)

   25.着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梳理总结各科研平台建设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对科研平台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加强对科研平台的培育和推荐申报工作,申报省级科研平台2-3个。依托学校跨学科研究中心,组建3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力争承担一批重点研究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科研处)

   26.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科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科研管理“放管服”政策,制定和修订知识产权管理等5项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开展3次科研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按计划召开10次学术会议。扎实开展学术诚信建设,改进科研育人方式,组织有关学院举办“文海听涛”和“科苑探骊”系列学术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科研处)。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举荐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学技术协会)。

六、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27.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定2020年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负责人和优秀博士,在人才引进规模与层次上力求能有新突破。加大对现有在读博士学位教师的服务力度,提升教师队伍“博士化”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培育全方位支持体系。(人事处)

   28.健全人事人才管理机制。开展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修订出台《长春师范大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等文件,完成教师分类管理改革,继续分期分批逐步解决人事代理人员的编制问题。(人事处)

七、切实改进基础条件和安全保障

   29.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完成《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审批、可研调整审批、新校区详细总体规划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及土地划拨手续等工作;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监理及施工单位招标、建设项目报建及《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等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基建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

   30.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统筹信息资源建设,理顺机构职能,补齐配强信息化建设队伍;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标准,实现主要信息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逐步建设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完成主校区无线全覆盖项目,升级校园网络的安全检测和防御体系。(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

  31.做好财务与审计工作。深化预算管理,强化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打造“审、签、批、报”一体的财务信息综合平台,实现财务报销网上审签功能,推进财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财务服务水平。做好政府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申报工作。(财务处、发展规划处)做好对2019年财务收支及财务预决算审计;做好2017-2019年度科研专项审计,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深化基建、维修工程审计,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和规范运作;开展好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后勤部门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审计处)

 32.做好资产管理和采购工作。优化资产管理系统流程,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利用专项资金完成对化学、生科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清查常态化。(资产处)发挥服务保障功能,将廉洁采购贯穿于招标采购的各个环节,规范采购行为,完善采购制度,优化采购流程,提升采购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采购效率。(招标采购中心)

  33.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继续落实“一年打基础、二年巩固、三年提升”三步走工作规划,完善后勤治理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后勤服务人性化、规范化、优质化。高质量完成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维修项目,做好2021年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维修项目申报工作,全力做好水电暖能源、饮食、医疗、绿化保洁、班车、工程维修等六方面保障工作,优化服务体系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食堂用餐服务质量,美化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后勤服务处)

  34.建设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推进“责联网”建设,深入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日检日查”“挂牌清零”制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探索扩大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范围,加快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强保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兼顾,协调开展“国家安全”“反恐防暴”“扫黑除恶”“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护校安园”等专项行动,努力构建“防、控、治一体化”工作格局,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保卫处)

八、逐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35.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在继续做好本科层面对外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硕士、博士层面的合作交流项目及研究生的中外联合培养。依托中俄人文机制和一带一路政策,做好中俄合作交流项目,继续推进落实与俄罗斯高校博士合作培养项目;完善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结构,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质增效。优化留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适度扩大留学生规模,向多元、完整、高质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过渡。借助我校非洲法语国家研究和西班牙语优势,依托国外合作学校,谋求加入非洲发展欧洲基金会,加强非洲问题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