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7年03月24日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配位化学

英文名称

Coordination Chemistry

课程编号

S3190302

适应专业

化学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预修课程

高等无机化学

课程性质

二级学科必修课

 

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20%+课程论文80%

开课单位

化学学院

课程负责人

   

   

学历学位

岳淑美

教授

研究生/博士

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部门)

化学

课程负责人联系方式

15804305128

第二部分 课程概述

1.     本门课程在本学科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配位化学》是介于《无机化学》与《高等无机化学》之间的一门中级水平的无机化学课程,它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结构理论等密切结合来论述元素化学,体现了无机化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配位化学》对现代无机化学的热点问题都给予了足够的注视;体现了各个化学学科分支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统一整体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进一步完整的把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研究生掌握配位化学的基本理论,了解配位化学的某些前沿研究领域。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2.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即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取得哪些进步或达到什么程度。要实现该目标,对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配位化学》课面向研究生,其目标是要运用先行课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无机化学的实际问题,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无机物性质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中学过的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及热力学等基础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体现结构-反应-性能一体化讲述的主线,注意在讲授内容中不断渗透新理论、新成果、新领域和新知识;根据课程要求作精心的选择、创造性组织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启迪学生,使其能在时代发展水平上超前和创造思维。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多媒体教学,使复杂的抽象的分子结构、反应形象化、具体化,减少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难度,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重点配合物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电子光谱、配合物溶液热力学、配合物反应动力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方法等;而且使学生知道该课程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工业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联系和渗透,以培养学生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专题一   绪论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能够根据配合物的分子式写出它们的名称以及根据它们的名称写出配合物的分子式。了解配合物的异构体及其类型。

教学难点是:了解配合物的异构体及其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定义

2.配合物类型

3.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4.配位化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三、思考题

1.配位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配位化学发展最新成果。

2.配位化合物与一般化合物的区别?

3.单齿配体、多齿配体及螯合物有何特性?

专题二  配位场理论与配合物的电子光和磁性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掌握中心离子􀅅轨道在正四面体场和正八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教学难点是:掌握晶体场理论的理论和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的内容及有关运用。

二、教学内容

1.价键理论(VB理论)

2.晶体场理论

3.配位场理论

4.配位场光谱

5.过渡元素的磁性

三、思考题

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解释中心离子d 轨道在正四面体场和正八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能、成对能

专题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惰性配合物和活性配合物的区别,能运用配合物的有关理论(静电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解释亲核反应的机理并计算其反应速率。

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配合物的有关理论(静电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解释亲核反应的机理。

二、教学内容

1.配体取代反应

2.过渡态理论

3.配合物的活性与惰性

4.八面体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

5.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

6.电子转移反应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惰性配合物和活性配合物的区别,能运用配合物的有关理论(静电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解释亲核反应的机理并计算其反应速率。

2.八面体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和平面正方型配位个体的亲核反应的特点。

专题 分子轨道理论与角重叠堆积模型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用晶体场理论解释配合物性质。

二、教学内容

1.分子轨道理论

2.角重叠堆积模型

三、思考题

晶体场理论在解释配合物性质方面的应用。

专题 新型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以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羰基配合物

2.类羰基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

3.不饱和链烃配合物

4.金属环多烯化合物

5.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

6.一些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反应

三、思考题

多元杂多配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反映性及应用。

专题 超分子化学与冠醚配合物

一、本专题重点、难点

了解大环多元醚的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超分子化学

2.冠醚配合物

三、思考题

1.常见的多齿配体及其结构特点。

2.一般螯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四部分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孙为银,《配位化学》(第二版)(配位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6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主要参考书

1翟慕衡等配位化学1),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章慧配位化学1),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朱文祥、刘鲁美中级无机化学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郑化桂、倪小敏高等无机化学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5唐宗薰中级无机化学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五部分 教学进度表

教学周

专题名称

主要内容

授课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

实践(实验)学时

第一周

绪论

配合物的定义及类型

讲授

2

 

第二周

绪论

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及Werner配位理论

讲授

2

 

第三周

讨论专题一

现代配位化学的发展现状

讨论

 

2

第四周

配位场理论与配合物的电子光和磁性

价键理论(VB理论)、晶体场理论

讲授

2

 

第五周

配位场理论与配合物的电子光和磁性

配位场理论

讲授

2

 

第六周

配位场理论与配合物的电子光和磁性

配位场光谱、过渡元素的磁性

讲授

2

 

第七周

讨论专题二

配合物在发光和磁性方面的应用

讨论

 

2

第八周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配体取代反应

讲授

2

 

第九周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配合物的活性与惰性

讲授

2

 

第十周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八面体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

讲授

2

 

第十一周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电子转移反应

讲授

2

 

第十二周

讨论专题三

新型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讨论

 

2

第十三周

分子轨道理论与角重叠堆积模型

分子轨道理论

讲授

2

 

第十四周

分子轨道理论与角重叠堆积模型

角重叠堆积模型

讲授

2

 

第十五周

新型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金属羰基配合物

讲授

2

 

第十六周

新型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

讲授

2

 

第十七周

超分子化学和

冠醚配合物

超分子化学和冠醚配合物

讲授

2

 

第十八周

讨论专题四

超分子和冠醚配合物发展现状

讨论

 

2

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校区地址

  • 长吉校区(主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长吉北线677号 130032
  • 乐群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路3291号 130031
  • 北湖校区(新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版权所有: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技术支持:学校办公室 · 创e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