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高等无机化学 |
英文名称 |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
课程编号 |
S2190301 |
适应专业 |
化学 |
开课学期 |
第一学期 |
预修课程 |
无机化学 |
课程性质 |
一级学科必修课 |
物理化学 |
|
学时/学分 |
36学时/2学分 |
分析化学 |
|
考核方式 |
考试 |
开课单位 |
化学学院 |
课程负责人 |
姓名 |
职称 |
学历/学位 |
宋哲 |
讲师 |
研究生/博士 |
|
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部门) |
化学学院 |
||
课程负责人联系方式 |
86168099 |
第二部分 课程概述
1.学生在本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无机化学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无机化学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在化学专业研究中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课程为化学各专业研究生基础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并对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材料、物理、医药、生命等科学与无机化学交叉领域有概括性了解;熟练掌握化学有关理论,能解释和解决有机金属化学、原子簇化学等学科中的问题;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相关化学理论水平,培养学生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为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
(一)了解高等无机化学的现状与发展;
(二)了解高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专题一 有机金属化学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金属羰基化合物;配位催化
(一)金属羰基配合物
(二)烯烃、炔烃配合物
(三)夹心化合物
(四)配位催化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1.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结构;2. 配位催化原理
专题二 原子簇化学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一)金属原子簇化学
(二)硼烷
(三)富勒烯化学
(四)碳纳米管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1. 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及合成方法;2.硼烷结构及其特点
专题三 固体无机化学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某些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结构类型;晶体结构
(一)晶体结构
(二)某些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结构类型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1. 晶体结构的特点;常见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专题四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制备化学
(一)无机合成简介
(二)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制备化学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1.无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2.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专题五 超分子化学简介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超分子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金安定等编,《高等无机化学简明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二、主要参考书
1、项斯芬,《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高等无机结构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五部分 教学进度表
教学周 |
专题名称 |
主要内容 |
授课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学时 |
实践(实验)学时 |
||||
第一周 |
|
绪论 |
课堂讲授 |
2 |
|
第二周 |
专题一 |
有机金属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三周 |
专题一 |
有机金属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四周 |
专题一 |
有机金属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五周 |
专题二 |
原子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六周 |
专题二 |
原子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七周 |
专题二 |
原子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八周 |
专题三 |
固体无机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九周 |
专题三 |
固体无机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周 |
专题三 |
固体无机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一周 |
专题三 |
固体无机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二周 |
专题四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三周 |
专题四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四周 |
专题四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五周 |
专题四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六周 |
专题五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七周 |
专题五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课堂讲授 |
2 |
|
第十八周 |
专题五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课堂讲授 |
2 |
|
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