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有机质谱 |
英文名称 |
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 |
课程编号 |
S5190303 |
适应专业 |
化学 |
开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预修课程 |
物理化学 |
课程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分析化学 |
|
学时学分 |
36学时 |
|
|
考核方式 |
考试 |
开课单位 |
化学学院 |
课程负责人 |
姓 名 |
职 称 |
学历学位 |
崔勐 |
教授 |
研究生/博士 |
|
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部门) |
中科院应化所 |
||
课程负责人联系方式 |
|
第二部分 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物理化学专业和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质谱的基础理论和质谱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掌握质谱图解析的基本方法以及质谱在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等多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为进一步从事化学、生物、药学等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掌握有机质谱的基本概念、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质谱图解析、了解质谱技术的发展最新前沿,以及质谱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质谱概述
第二节 质谱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质谱特点
第四节 质谱的发展历史
本章重点和难点:1、质谱基本概念;2、现代质谱的特点
第二章 离子碎裂机理
第一节 基本碎裂反应
第二节 氢重排
第三节 骨架重排
本章重点和难点:1、离子的三种基本碎裂;2、麦氏重排
第三章 常见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第一节 烃类和醇类化合物
第二节 醛类和酮类化合物
第三节 酯类、酸和酐类化合物
第四节 醚类和胺类
第五节 腈类化合物和卤化物
本章重点和难点:化合物的特征碎片离子
第四章 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离子源
第二节 质量分析器
第三节 串联质谱
第四节 色谱质谱联用
第五节 仪器的最新进展
本章重点和难点:1、质谱仪器的工作原理;2、最新的质谱技术
第五章 质谱在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质谱在有机小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节 质谱在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思考题:现代质谱的应用的最新领域有哪些?
第六章 质谱上机实验
第一节 样品制备
第二节 质谱检测
第三节 谱图解析
第四部分 主要参考资料
1. 《质谱解析(第三版)》,McLafferty F.著,王光辉等译.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7.
2. 《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 陈耀祖,涂亚平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1.
3. 《现代有机与生物质谱》,何美玉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生物质谱技术与方法》,杨芃原,钱小红,盛龙生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五部分 教学进度表
教学周 |
专题名称 |
主要内容 |
授课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学时 |
实践(实验)学时 |
||||
第一周 |
第一章 |
绪论 |
|
|
|
第二周 |
第二章 |
第一节 基本碎裂反应 |
课堂讲授 |
|
|
第三周 |
第二章 |
第二节 氢重排 |
课堂讲授 |
|
|
第四周 |
第二章 |
第三节 骨架重排 |
课堂讲授 |
|
|
第五周 |
第三章 |
常见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第一节烃类和醇类化合物 |
课堂讲授 |
|
|
第六周 |
第三章 |
醛类和酮类化合物 |
课堂讲授 |
|
|
第七周 |
第三章 |
酯类、酸和酐类化合物 |
课堂讲授 |
|
|
第八周 |
第三章 |
醚类和胺类 |
课堂讲授 |
|
|
第九周 |
第四章 |
腈类化合物和卤化物 |
课堂讲授 |
|
|
第十周 |
第四章 |
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离子源 |
课堂讲授 |
|
|
第十一周 |
第五章 |
质量分析器 |
课堂讲授 |
|
|
第十二周 |
第五章 |
质谱在化合物分析中应用 质谱在有机小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
课堂讲授 |
|
|
第十三周 |
第五章 |
质谱在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
课堂讲授 |
|
|
第十四周 |
第五章 |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
课堂讲授 |
|
|
第十五周 |
第六章 |
质谱上机实验 |
实验 |
|
|
第十六周 |
第六章 |
质谱上机实验 |
实验 |
|
|
第十七周 |
第六章 |
质谱上机实验 |
实验 |
|
|
第十八周 |
第六章 |
质谱上机实验 |
实验 |
|
|
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