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活性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天然药物活性分析 |
英文名称 |
Natural Products Analysis |
课程编号 |
S3190315 |
适应专业 |
化学 |
开课学期 |
第2学期 |
预修课程 |
高等分析化学 |
课程性质 |
二级学科必修课 |
高等有机化学 |
|
学时/学分 |
36学时/ 2学分 |
|
|
考核方式 |
考试 |
开课单位 |
研究生部 |
课程负责人 |
姓名 |
职称 |
学历/学位 |
陆娟 |
副教授 |
研究生/博士 |
|
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部门) |
化学学院 |
||
课程负责人联系方式 |
13943199615 |
第二部分 课程概述
1.本门课程在本学科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活性的一门学科,是生物有机物的提纯及活性研究方向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即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取得哪些进步或达到什么程度。要实现该目标,对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本课程定位于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从分子水平向学生介绍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的基础及研究方法,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传统中药的作用机制。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药物活性分析的方法及实验过程,并会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
要实现该目标,学生需具备以下能力:自学能力、查阅并熟练阅读文献能力、动手能力等。
第三部分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专题一 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本专题重点和难点:掌握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活性测试的方法,掌握自由基清除实验
一、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测定方法
(一)以脂质过氧化为基础的测定方法
1.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V) 法
2.共轭二烯过氧化物法
3.硫氰酸铁法(ferric thioeyanate method,FTC)
4.硫代巴比妥酸法(thiobarbituric acid,TBA)
5.2,4-二硝基苯肼法
6.克雷斯实验法(Kreis test)
7.茴香胺值 (anisidine value)
(二)以清除自由基为基础的测定方法
1.DPPH 法
2.DMPD 法
3.ORAC 法
4. 总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TRAP) 法
5. 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TOSC)法
6. 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法
7. 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法
三、 测定抗氧化剂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2.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三)DNA 氧化损伤的测定
二、抗氧化活性的细胞评价方法
三、动物模型抗氧化活性评价
专题二 天然药物抗炎活性分析
一、抗炎分子机制研究概况
1.抗炎活性成分
2.抗炎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
3.中药的抗炎机理
二、炎症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专题三天然药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一、概述
二、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四)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五)提高机体免疫
(六)抗肿瘤侵袭转移
(七)联合放化疗减毒增效
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成分
(一)香豆素类
(二)多糖类
(三)皂苷类
(四)生物碱类
(五)黄酮类
(六)萜类
(七)其他成分
专题四 天然药物降血糖活性分析
一、引言
二、天然活性成分分类及对糖尿病的调控
(一)皂苷类
(二)生物碱类
(三)多糖类
(四)生物酮类
三、对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一)相关基因介绍
(二)相关活性物质对基因的调控
专题五 天然药物抗病毒活性分析
一、概述
二、中药抗病毒作用机制
(一)抑制病毒吸附和侵入
(二)抑制病毒复制
(三)病毒组装和释放
(四)免疫调节剂
(五)以宿主细胞为靶标抗病毒
(六)潜在的中药抗病毒靶点
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一)抗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中药
(二)抗肠道感染病毒的中药
(三)抗肝炎病毒的中药
(四)抗 H S V 的中药
四、中药抗病毒研究的方法
(一)细胞病变效应法 (CPE)
(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
(三)酶联免疫法 (ELISA)
(四) 高通量筛选
(五)空斑减数法
(六) 体外细胞培养法
(七)染料摄入法
(八)鸡胚培养法
(九)微量血凝试验法
五、中药 多 糖 抗 病毒 作 用 及 其 作 用 机 制
专题六 天然药物降血脂活性分析
一、概述
(一)高血脂症
(二)高血脂的发病机制
二、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一)中药对脂类吸收的抑制作用
(二)中药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三)通过抑制脂类的合成来达到降血脂
(四)通过抗过氧化来实现降血脂
(五)通过提高 HDL,降低 VLDL、LDL 来实现降血脂
三、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
(一)黄酮类
(二)皂苷类
(三)苯乙烯衍生物类
(四)酚类
(四)生物碱类
(五)多糖类
(六)其他类
专题七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
一、概述
二、天然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理
(一)清除自由基
(二)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
(三)减轻 Ca 2+ 超载及 EAA 的神经毒性作用
(四)控制炎症反应
(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三、对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的天然药物
(一)黄酮类
(二)皂苷类
(三)多糖类
(四)木脂素类
(五)酚 (酸 )类
(六)生物碱类
专题八 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一、概述
二、老年痴呆症的致病过程和防治新药的开发研究方向
三、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有效成分研究
四、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研究
五、神经营养成分的研究
六、防治老年痴呆症的中药
七、中药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
八、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行为学改变及凋亡机制
专题九 天然药物抗过敏活性分析
一、概述
二、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中药
三、抗过敏实验方法及过敏反应动物模型
(一)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动物模型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2. 离体动物试验法
3. 相关抗体、活性细胞及过敏介质检测法
(二)Ⅱ型变态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动物模型
1. 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
2. Masugi肾炎(马杉肾炎)模型
3. 反相被动皮肤过敏反应(RCA)
(三)Ⅲ型变态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动物模型
1. Arthus反应
2. 同种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模型
(四)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动物模型
1. 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氟苯(DNCB/DNEB)诱导的小鼠DTH
2. 氯化苦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3. 绵羊红细胞(SRBC)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引起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4. 结核杆菌引起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5. 大鼠佐剂关节炎
6. 过敏性脑脊髓炎
(五)其他
1. 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
四、抗过敏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部分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本门课程无指定教材,建议学生查阅每个专题的相关文献资料。
二、主要参考书
1.尹卫平,梁菊(作者),《抗癌天然药物进展》(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翁新楚(作者),《抗氧化剂与抗氧化机制》(第1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3.季宇彬(作者),《中药抗炎免疫有效成份药理与应用》(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07月
第五部分 教学进度表
教学周 |
专题名称 |
主要内容 |
授课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学时 |
实践(实验)学时 |
||||
第一周 |
专题一 |
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二周 |
专题一 |
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三周 |
专题一 |
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四周 |
专题二 |
天然药物抗炎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五周 |
专题三 |
天然药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六周 |
专题三 |
天然药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七周 |
专题三 |
天然药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八周 |
专题四 |
天然药物降血糖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九周 |
专题五 |
天然药物抗病毒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十周 |
专题五 |
天然药物抗病毒活性分析 |
讲授 |
|
2 |
第十一周 |
专题五 |
天然药物抗病毒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十二周 |
专题六 |
天然药物降血脂活性分析 |
讲授 |
|
2 |
第十三周 |
专题七 |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 |
讲授 |
2 |
|
第十四周 |
专题八 |
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
讲授 |
2 |
|
第十五周 |
专题八 |
液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
讲授 |
2 |
|
第十六周 |
专题九 |
天然药物抗过敏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十七周 |
专题九 |
天然药物抗过敏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第十八周 |
专题九 |
天然药物抗过敏活性分析 |
讲授 |
2 |
|
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