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78年,1978年招收本科生,2005年1月根据长春师范学院发展需要成立化学学院。2006年分析化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分析化学和化学教学论成为长春师范大学第一批招收硕士的专业、也是我校唯一的理科硕士点。2008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分析化学博士研究生、无机化学硕士研究生。2009年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化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1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化学学院是“吉林省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及活性筛选实验室”的依托单位。2011年分析化学被评为“十二五”吉林省重点学科,2014年化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十二五”省重点学科。
化学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博士22人(博士后9人),在读博士6人。拥有吉林省高级专家等高级专门人才8人。
化学学院近五年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重点项目、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各类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186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约200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吉林省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励25项。
二、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化学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
2.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3.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化学人才。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 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主要采用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方法,运用自组装技术,设计并合成新型配位聚合物,应用于气体存储、分离以及光、电、磁、手性拆分和催化等领域。
2. 天然药物分析:利用超高压提取、高速逆流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中药尤其长白山道地药材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及活性研究;利用荧光等光谱技术研究活性组分与蛋白质等相互作用的机理。
3. 生物有机物的提纯及活性研究:主要以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经活性的生物碱、环肽、甾体及糖类等天然有机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相关药理活性为导向,提取、分离、纯化、筛选高活性组分,并进行修饰、改造和建立活性研究模型。
4. 功能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通过改善客体分子的结构,制备新型发光材料,研究其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质、电化学性质等。该方向在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最低总学分32学分。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并成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研究生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教授、交流研讨、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为确保研究生实践环节顺利进行,需使研究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化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 必修课 |
S19999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
S19999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S1999904-X |
研究生外语 |
120 |
4 |
1,2 |
考试 |
|||
一级学科必修课 |
S2190303 |
高等有机化学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
|
S2190305 |
现代波谱学 |
36 |
2 |
1 |
考试 |
|||
S2190306 |
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 |
36 |
2 |
1 |
考试 |
|||
S2190307 |
高等化学实验 |
36 |
2 |
1 |
考试 |
|||
二级学科必修课 |
S3190301 |
X-射线结晶学 |
36 |
2 |
2 |
考试 |
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必修 |
|
S3190302 |
配位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3 |
高等无机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04 |
天然药物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天然药物分析 必修 |
||
S3190305 |
色谱分析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4 |
光谱分析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5 |
天然药物活性分析 |
36 |
2 |
2 |
考试 |
生物有机物的提纯及活性研究 必修 |
||
S3190308 |
天然有机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6 |
有机合成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7 |
电化学原理 |
36 |
2 |
2 |
考试 |
功能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必修 |
||
S3190311 |
量子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
S3190318 |
功能材料化学 |
36 |
2 |
2 |
考试 |
|||
非学位课程 |
公共 选修课 |
从“每年研究生部列出的公共选修课”中选读 |
2或3 |
考查 |
至少选修2学分 |
|||
专 业 选 修 课 |
S5190302 |
现代仪器与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至少选修 2门4学分 |
|
S5190303 |
有机质谱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05 |
现代分离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06 |
药物成分代谢化学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0 |
文献检索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1 |
化学生物学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2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3 |
无机物合成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4 |
卟啉化学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5 |
高等物理化学 |
36 |
2 |
2 |
考查 |
|||
S5190316 |
化学修饰电极 |
36 |
2 |
2 |
考查 |
|||
必修 环节 |
S7999904 |
开题报告 |
/ |
1 |
3-4 |
/ |
必修 |
|
S7999905 |
中期考核 |
/ |
2 |
5 |
/ |
|||
S7999906 |
学术活动 |
/ |
2 |
1-5 |
/ |
|||
补修 本科课程 |
S6190101 |
无机化学 |
54 |
/ |
1 |
考查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至少补修2门不计学分 |
|
S6190102 |
有机化学 |
54 |
/ |
2 |
考查 |
|||
S6190103 |
分析化学 |
54 |
/ |
2 |
考查 |
|||
S6190104 |
物理化学 |
54 |
/ |
2 |
考查 |
|||
应修总学分 |
至少修满32学分 |
2. 个人学习计划
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文献阅读计划,研究计划以及预期目标。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式、研讨班式、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科研试验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方式:所有专业必修课都要指定主要参考书,至少有一门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的选题需符合专业要求,文献资料充分,实验(调查)数据准确真实,逻辑清晰,结论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创新性,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字数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个人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时间在第六学期,在学校研究生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查。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必修环节
1.开题和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以下是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必读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02]郑化桂主编.高等无机化学[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03]陈飞武主编.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04] R.Kellner等著.分析化学[M]. 李克安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05]李启窿主编.电分析化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06]张立德主编.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07]朱屯主编.国外纳米材料技术进展与应用[M]. 北京:化工出版社,2002.
[08]王英玮主编.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09]姚新生主编.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0]汪尔康主编.二十一世纪分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周玉主编.材料分析方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唐晓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薛宽宏主编.纳米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傅若农主编.现代色谱分析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5]Bard A J著.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第二版),邵元华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陈洁编著.有机波谱分析[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选读书目
[01]吴辉煌主编.电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02]王柯敏主编.光化学传感器理论与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03]胡之德主编.分离科学与技术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04]梁文平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05]David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M] (Third Edition)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06]Charles Kittel, 固体物理导论[M]. 项金钟、吴兴惠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07]傅若农编著.色谱分析概论[M]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08]刘湘主编.天然产物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09]李建平著.高等分析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10]许金钩等著.荧光分析法[M](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李攻科等编著.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2]孙为银主编.配位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3]汪倍主编.纳米材料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4]马礼敦主编.高等结构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5]陈慧兰主编.理论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6]李建宇编.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7]项斯芬编.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8] Bernard Miller著.高等有机化学[M]. 吴范宏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9]胡跃飞主编.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0] 周志高主编.有机化学实验[M].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1]章竹君主编.辉纤维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2]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M].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3]王玉炉主编.有机合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期刊
[1]Analytical Chemistry[J]. ACS.
[2]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 ACS.
[3] Inorganic Chemistry[J]. ACS.
[4]Crystal Growth & design[J]. ACS.
[5]Bioanalytical Chemistry[J]. ACS.
[6]Talanta[J]. Elsevier Science.
[7]Chemosphere[J]. Elsevier Science.
[8]Analytica Chimica Acta[J]. Elsevier Science.
[9]Analytical Biochemistry[J]. Elsevier Science.
[10]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J]. ACS.
[11]Chemical Reviews[J]. ACS.
[12]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J]. Wiley.
[13]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J].RSC.
[14]Science[J]. ACS.
[15]Nature Materials[J]. NPG.
[16]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J]. ACS.
[17]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 RSC.
[18]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J]. ACS.
[19]Langmuir[J]. Langmuir
[20]Nano Letter[J]. ACS.
[21]Macromolecules[J]. ACS.
[22]分析化学杂志[J].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化学会
[23]色谱分析杂志[J].中国药学会
[24]环境化学杂志[J].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5]高校化学学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吉林大学承办
[26]化学学报[J].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7]无机化学学报[J].中国化学会
[28]物理化学学报[J].中国化学会
[29]光学学报[J].中国光学学会
[30]催化学报[J].中国化学会
2.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月一次向导师做进展报告,并在第五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建立淘汰机制,不合格者不可参加答辩。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听取不少于5次的学术报告,并提交心得体会,其中至少3次为本专业学术报告。按《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通过考核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